现实题材正气歌直击观众心灵 ——

《麻醉师》演出现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麻醉师》演出现场。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3月8日至9日,由西安话剧院演出、一举拿下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的话剧《麻醉师》在南京上演。话剧以直击心灵的震撼,让满场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来宁之前,《麻醉师》已在全国45个城市演出,行程逾两万公里,观众约11万人次。8日晚看完演出后,省演艺集团创研中心主任王群攥着潮湿的纸巾对记者感慨道:“这部戏让我们看到了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麻醉师》根据西京医院已故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的事迹改编而成。他曾是医院的“拼命三郎”,创造了麻醉7万例无事故的纪录,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晕倒在手术台旁。经检查已是肝癌晚期的陈绍洋,先后接受肝移植、股骨置换等大型手术,病中依然心系患者,在病床上写病案总结、看资料、指导学生科研。这样的场景在舞台上一一再现,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创作之初,西安话剧院就确定了“不做报告剧”的原则。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对记者说:“主旋律作品,恰恰要避免脸谱化倾向,舞台艺术创作不能变成先进事迹的简单堆砌。我们要以信仰为轴、情感为线,带领观众进入主人公质朴、生动、美好的内心世界。”

先进典型也是普通人,也会面临普通人的困惑与烦恼。“一把手”主任升职了,身为副主任的陈绍洋以为自己可以接班了。可是,昔日的实习生“空降”而来,有着海归经历、诸多科研论文的年轻人当上了“一把手”,陈绍洋却由于长期埋头临床、缺乏“硬材料”,只能原地踏步。换成你,会怎么想?

陈绍洋一开始也不理解,但后来他想明白了——这样也好,可以有更多时间钻研医术,为病人多出力。这样的思想转变,既合情合理,也让典型人物的境界展现得更加自然、更贴近生活。

江苏省话剧院副院长周媛媛在演出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麻醉师》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难度很大,但正因为真实才更加感人。故事情节朴实,情感真挚,大家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情境,为主人公每一个看似平凡、其实很不平凡的选择而感动,内心激荡。”

《麻醉师》把令人潸然泪下、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展现了陈绍洋不被浮华迷惑、不被金钱麻醉、不追逐个人名利、不忘初心守护患者生命、不惜燃烧自己的感人事迹。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导张建强坦言,当下尤其应该弘扬榜样的力量、凸显更多社会正能量,给年轻人以前进方向的指引,剧中那段关于“麻醉与唤醒”的话题探讨尤其引人深思。

在王群看来,《麻醉师》的创作主题和江苏省京剧院此前创排的现代京剧《向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表现当代先进人物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抉择,以其高尚的精神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叩问,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麻醉师》的舞台呈现也非常独特,通过巧妙化用戏曲中“二道幕”布景做法,赋予作品更强的表现力。最后一幕中陈绍洋穿越“时空隧道”而来,更体现了一种饱含情感的艺术创新,剧中人物奔跑、跌倒、继续前行的场景催人泪下,也让这一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里。任雪迎说,该剧用全景式艺术场景讲述真实故事,一方面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深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让观众发现其心灵之美、体悟生命的升华。

本报记者 董 晨

坚定信仰, 勇往直前

短 评

创作现代戏难,创作真人真事题材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但话剧《麻醉师》敢于攻坚克难,打造了一部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现实题材力作。这样一台演出,无异于一堂生动的党课,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彰显着信仰的力量。

一句“等你来”,是病人的信任与期盼;一声“我来了”,体现陈绍洋的医者仁心。哪怕身体扛不住,他仍义无反顾地奔波在手术室与病房之间。人们看到的,是他一路飞奔的样子;看不到的,是他身患肝癌难抑的痛楚。

同学情、朋友谊与利益相交织,个人升迁遇阻,红包拒不拒收……在种种现实诱惑面前,陈绍洋战胜欲望,选择了坚守。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展示中,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因此深深刻印在观众心里。

身为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第一人”,陈绍洋在一些人眼里是“业务上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走关系、找门路”。老同学找他“公关”,提到发论文、拿回扣、免费旅游等其他一些人习以为常的优惠,他都一一拒绝,被对方气愤失望地嘲讽“离业务近了,离社会远了”。在这位老同学看来,陈绍洋是孤独的,和社会现实简直格格不入。

“用金钱麻醉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被麻醉了。”说这话的陈绍洋,之所以能抵抗住诱惑,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讲党性、讲信仰,有原则、守底线。一边是家庭的困窘、亲人的病痛,一边是来自医药代表的利益诱惑,如果觉得“拿一点不要紧”,用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最后看上去问题一时解决了,但人生之路,就这样走上了岔道。

为什么说我们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生命的支柱,是底线的坚守。陈绍洋一次次拒绝诱惑,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病人。爱人甚至为此说气话,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病人。其实,英雄心中也有爱、也有家,但为了更多人,他只能忍痛抉择。

今天的社会,尤其需要越来越多像陈绍洋这样的人,为了信仰勇往直前,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宁愿舍弃自己的小利。他们这一路上,永远不会独行。 董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