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86岁的著名导演刘喜廷走了。这位自称“三刀九架”的老人,停下了创作的步伐,但他达观的生活态度、对戏剧的赤子之心,让人深深怀念。

中国剧坛常青树

刘喜廷,1932年4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国家一级导演,曾担任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院长。从艺70多年来,他导演了百余部话剧、童话剧、歌剧、京剧、评剧、大型歌舞会、轻音乐会等,多次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大奖。其中,话剧 《报春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儿童话剧《人参娃娃》获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话剧《那一年在夏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小剧场话剧《带陌生女人回家》《夕照》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

剧作家李宝群认为,关东演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辽宁人艺和辽宁戏剧的大旗不倒、挺立剧坛,刘喜廷功不可没。“喜廷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导演和师长。新时期话剧发展的不同阶段,他都有力作,大剧场话剧《报春花》《凌河影人》、小剧场话剧《勾魂唢呐》《夕照》、儿童剧《人参娃娃》等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他是‘全能选手’,京、评、歌、舞、杂都有佳作。他一生都在探索创新,晚年还不断有新作品推出,是中国剧坛的常青树。”李宝群说。

创作之心永远年轻

在创作中,刘喜廷坚持着戏剧民族化、中国化的探索创新之路。由他导演、李默然主演,被誉为“打响思想解放第一枪”“开启了新时期话剧的新里程”的作品《报春花》中,他注意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性和程式性的精髓运用到话剧中。他经常是“打着锣鼓点拍戏”,对于节奏的掌控是民族化的;他谙熟戏曲程式,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方面常常化用最恰当的戏曲表现程式;他借鉴传统戏曲的舞台“不换景、不落幕”,虚化舞美,最大限度地给予舞台自由的时空流转。

第一次看《报春花》时的震惊,让李默然之子李龙吟记忆犹新。“当时,我震惊的不是父亲的演技,而是导演的手法——戏剧节奏和舞台处理非常精彩。我非常欣赏剧中一段3个人在舞台上进行三角形踱步交换的调度,问我父亲那是谁的主意。我父亲兴奋地说:‘那是刘导儿的主意!他管那叫拧麻花,3个人不说话,在舞台交换调度,互相观察,心理活动和互相揣摩的过程都在那时让观众看明白了。’喜廷叔叔有招儿!”

1979年8月1日,《报春花》一上演即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凌晨两三点就带着行李卷儿排队买票。当年9月下旬,《报春花》在北京演出,因为首都观众的热情,愣是连演了3个月共200多场,场场爆满。1979年11月18日至19日,《报春花》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专场演出。

“喜廷老师的导演艺术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和主要艺术追求,他注重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开掘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内心;他重视艺术来自生活,也重视艺术提炼;他重视戏剧的综合性,导演手段很丰富,但不滥用。喜廷老师的现实主义又不是枯燥单一、封闭僵化的,他的戏有诗情,有诗意之美。他的戏重视戏剧性和可看性,生动好看绚丽多彩,又不失凝重和深厚,不缺少思想力度和情感温度。他很喜欢探索创新,善于化用戏曲等其他艺术的手法,化用外来的和民族的好东西。”在李宝群看来,刘喜廷的心仿佛永远年轻,思维总是那么活跃,想象总是那么丰富,他的戏总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乃至孩子般的热情。

尽心提携后辈

除了导演成就卓越,刘喜廷还发掘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李宝群曾与刘喜廷合作了《母亲》《带陌生女人回家》《月亮花》等几部戏。他说,每次和刘喜廷合作,收获都很大。“《带陌生女人回家》的成功离不开喜廷老师的出色导演。那时我刚从中央戏剧学院回辽宁,剧本写完后,未来演出会是什么样我心里没底。刘喜廷老师的导演呈现让我增强了创作小剧场戏剧的信心,也让我更加坚信小剧场戏剧不靠搞笑恶搞,不靠纯形式实验,靠扎扎实实写人物、写人物命运和人物情感一样能做出非常好的戏,一样可以走出一条路。这些年我的小剧场戏剧创作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来的。”

“我们这些人都是包括他在内的辽宁老一辈艺术家扶植起来的。喜廷老师不知看过多少年轻作者的剧本,不知参加过多少年轻人的剧本研讨会,你写得不好,他从不客气,有一说一,你写出了有基础有修改潜力的东西,他会热情鼓励,还出招帮你修改提高。在辽宁时,我没少给他看剧本,成熟和不成熟的都给他看,听他意见。我会永远记得喜廷老师经常说的两句话:一是无论做什么题材做什么戏,编剧都要坚定不移地写人,二度创作也要导人物、演人物。二是搞创作永远不要搞一般化的、司空见惯的东西。仅仅这两点就让我终身受益。”李宝群说,刘喜廷是戏剧界的“宝贝”,他的艺术财富应该被后来者继承下来,在继承基础上创造开拓。

“三刀九架”老人

刘喜廷动过3次大手术,他戏称自己是“三刀九架”老人。李龙吟至今仍记得,刘喜廷做第一次大手术时的事。

1982年,执导《人参娃娃》时,刘喜廷突然昏倒在排练场,诊断后发现是脑膜瘤。“那时我已经在北京工作,有一次父亲来北京,我去看他,喜廷叔叔也在。我问:‘叔叔你怎么也来了?’喜廷叔叔说:‘我不来你爸来干嘛?’父亲说:‘我是陪刘喜廷叔叔看病的。’原来喜廷叔叔长了瘤,父亲帮他联系了天坛医院,又亲自陪他来看病。我看喜廷叔叔还抽烟,就说:‘您马上就手术了,还抽烟?’他说:‘明天就开瓢儿了,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呢,还不赶紧多抽点儿。’喜廷叔叔就是这么个人,啥事儿都想得开。”李龙吟说。

过了一段时间,李龙吟回沈阳探亲,看见刘喜廷背着手,托着个杯子在院里走。李龙吟追上去问了才知道,他这是要去排戏。“我赶紧问:‘你那脑袋……’喜廷叔叔打断我说:‘开了,早好了,没事儿了。’我回家问妈妈:‘怎么刘喜廷叔叔还排戏,这才开刀几天呢?’妈妈说:‘他就这么个人,不在乎。手术后都排了好几个戏啦!’直到去年夏天,他还在出差给人家排戏。如今,喜廷叔叔走了,找我父亲去了。他们一定会在天堂相遇,再排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