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大凉山的回响》在崇州市艺术中心精彩亮相,以饱满精湛的舞台魅力征服了现场上千观众。

 

《大凉山的回响》作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和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立项资助项目,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以“大凉山悬崖村”为背景,讲述两代人脱贫致富的故事,并巧妙利用“悬崖村天梯”的意象,把生与死、爱与离、贫与富的矛盾串联起来,表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与不懈奋斗。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大凉山腹地一个云端上的彝族村寨——悬崖村。村民们依靠悬崖绝壁上破旧危险的藤梯与外界联系,孩子们也只能攀爬藤梯去上学读书。流年岁月像山谷里的涧水一样静静流淌,但在近年来悬崖村却打破了平静,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孩子们的求知,阿果选择了在大山里坚守。乡政府扶贫搬迁的打算引发了村里老一辈人和年轻人的观念冲撞。阿达在修路的过程中遇险牺牲。外出打工的尔呷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回到了家乡。慈爱而又坚韧的阿嬷以她的传承作用而焕发出新的活力。钢梯代替了藤梯,闪闪发光,伸入云霄,成了悬崖村开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一个象征。

舞剧通过一个家庭两代人的爱恨愁怨和悲欢离合,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党和国家实施精准脱贫战略形势下一个彝族小山村艰苦奋斗的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平凡的小人物在不平凡的大时代中所凸显出来的情怀与精神。

对于命途多舛的人生,以及渺茫的时间,阻隔在我们之间的这一事实,我们无可奈何。

第一幕,查尔瓦是孩子们躲避寒冷的暖房,破旧的藤梯承载着他们读书求知的愿望。在贫困的土地上,依然生长出阿果与尔呷的爱情,吐露芬芳。

第二幕,平静的村寨激起了从未有过的波澜。是坚守故土,不愿搬迁;还是憧憬未来,走出大山。年长的一辈与年轻的一代观念发生着激烈的冲撞……

第三幕,云天万里,隔空相望,浓浓的乡愁,无尽的思念。阿达带领村民们,要为走出大山的孩子们修出一条回家的路。如血的夕阳预示着将会来临的艰险和苦难。

第四幕,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尔呷的回归与担当,给村寨带来一股强劲的风。那闪闪发光的钢梯,在众志成城的气势中百折千回,伸入云霄……

高水准的艺术体验

一幅大凉山彝寨的风情画卷,一曲脱贫攻坚战的奋斗颂歌

舞剧以励志动人的故事、妙曼多姿舞蹈、大气磅礴的音乐、美轮美奂的舞台景象,让市民们获得了高水准的艺术体验。

观众阵容强大,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研究处副调研员王蒙、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我市市领导廖冬雪、张志新、郑文学、马灵等出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