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经过了数场彩排以及辛苦的筹备阶段,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携手话剧九人出品的《春逝》在艺术中心小剧场终于迎来了首次正式大联排,在全体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共同奋斗下,此次联排完美落幕。

在本次联排现场剧中舞美、服装、化妆、演员各个环节都求尽善尽美,每一处都有着“小心思”,为配合整体剧目感觉,不仅有与评弹结合的原创主题曲,舞美方面也极具东方意味。

与此同时,小剧场话剧《春逝》标志着天桥艺术中心开启剧目创投元年。

一个以暮春的相遇为始、又以另一个暮春的离别为终的故事

在这个已知结局的故事里,激烈地展示着时代偏见与内心选择的碰撞

也温柔地安放了细密绵长的情感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联排现场

感受一下演员们表演的精彩瞬间

《春逝》联排现场剧照

一、《春逝》一个剧本的诞生

从人物小传到故事成型,从编创排练到舞台演出,剧本大多会经历这样的路径。但《春逝》从它的诞生之初就显得不同凡响。作为疫情期间,剧本孵化项目“培源”结出的第一枚果子,它被赋予更多时代的意义、行业的探索以及舞台人的困境求生。

展现民国人文风貌的《春逝》,与天桥艺术中心近五年培养的观众群有很高的重合度,《春逝》作为后疫情时代戏剧的新探索,受邀参加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的2020北京喜剧周。

“对于艺术中心来说,一方面是做出有艺术品质、有市场性的作品,另一方面就是培养观众,女性观众占据艺术中心观众群的绝大比例,《春逝》恰是以社会视角探讨独立女性在当代社会洪流中的生存探索与个性发展问题的,一定能够唤起更多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利表示。

经过这段时间的连环信息轰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话剧九人的新剧《春逝》充满期待呢?

二、剧情简介

民国二十四年,暮春初夏。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长丁西林正埋首于科研经费的账本与独幕剧的剧本中,所里唯一的女研究员顾静薇,迎来了脾气颇难对付的助理瞿健雄。

正值科研朝不保夕的乱世穷途,旧者已破,然新者未成。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也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

1、剧情精巧 蕴意绵长

《春逝》的故事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脚注。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于1936年远赴美国留学之前,曾在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了一年。彼时她朝夕相处的同事兼指导老师,便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而担任物理所所长的,正是当时著名的爱国物理学家和剧作家丁西林。

《春逝》以精练的笔墨白描了学术维艰、经世致用不易的动荡岁月,也点染了三位主人公在物理所围绕着“账本”与“剧本”、“实验”与“生活”的有趣日常。

如同三位主人公在彼此生命中的短暂交互,《春逝》是一则轻巧的话剧,简单清澈,却又余味悠长。

2、民国宇宙 初见端倪

《春逝》是话剧九人继2019年原创话剧口碑佳作《四张机》之后,第二次将民国题材搬上舞台。加上《对称性破缺》《双枰记》两部尚在筹备中的作品,一个“九人民国宇宙”俨然已见雏形。

四部作品在时代背景下一脉相承,人物关系纵横勾连,故事主题各有不同,相同的是一贯充满文学趣味的文本风格,和充满知识分子风骨的古今呼应。

3、东方美学 山水互文

提起“民国”,常让人在脑海里出现两幅画面,一边是旗袍的摇曳生姿,伊人巧笑倩兮,可用“老上海”来概括它的风情,另一边是山河摇落、主义之争,颇像提起“北平”二字时感受到的厚重、萧索与厚积薄发。

《春逝》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又以两位生在苏沪人家的女性为主人公,其舞台布景也十分应题。小而巧的影像设计也将呼应两位主人公在剧中的关系变化,当得起“民国故事”的风韵。

《春逝》在音乐上的一大亮点是原创主题曲与评弹设计。关键剧情中精妙地穿插了古早的评弹唱词,既呼应了人物关系与情感走向,也为整部剧作的视听呈现更添了一份新颖灵动。

4、线上限定 沉浸体验

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所有追求现场感的艺术创作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线上戏剧是在疫情阴云尚未散去的此刻,不少戏剧人迫于无奈的选择。《春逝》作为话剧九人的首次线上尝试,创新式地设计了第一视角沉浸式引导、还原剧场全流程、演后彩蛋互动等环节,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不止于“观看视频”的丰富体验。

《春逝》在打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线上演出的特质,努力规避舞台剧线上化“削足适履”的尴尬;而舞美和服化细节、人物情绪捕捉等也将通过直播的多机位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更有趣的是,限定式的四场B站线上演出,堪比“一期一会”的舞台表演。每一场中都加入了独一无二的“特别版彩蛋”,这一切的悉心设置,都是为了提升剧迷们特殊时期在家看剧的沉浸体验。

三、小联排以及幕后花絮集锦

借用《春逝》中的一句话结尾:世人的眼光或许分男女,微小的原子与核子却不会,我们的努力,终究是能被看见的。

相信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九人剧组共同出品的《春逝》,同样也是如此。